京山詠勝
來源:本站 編輯:荊門生活網 發表時間:2016-02-24 08:33 點擊:次
京源山
千峰萬壑一山攔,
江漢入懷放眼寬。
隋皇大業成一統,
吾邑此后稱京山。
注:京源山在縣城東郊,地處鄂中大洪山脈南麓余脈,與江漢大平原相銜。隋煬帝結束數百年分裂動亂,調整全國行政區劃,罷州為郡,于大業三年(607年)以角陵、盤陂二縣并立京山縣,隸安州安陸郡,因縣界有京源山得名,京山之名始定。
鄖音楚曲繞高巒,
白馬金牛夜唱禪。
東野苦吟聞虎處,
巖枯路險總依然。
注: 春秋時期京源山一帶先后屬古鄖國、楚國。史上有龍泉寺、白馬寺、平安寺、清靜宮、東岳廟等系列寺廟建筑,依山而立,甚為壯觀。今之山巔仍存巨大石城,有石屋、石寨、寨門、栓馬孔石等遺物,俗稱林家寨。山下兩股泉水涌流,酷似牛鼻,名金牛泉,有美麗的金牛傳說。歷代文人墨客時常登臨此處。初唐“苦吟詩人”孟郊(字東野)在中年時自陜西關中赴竟陵(今之天門市)上任,途經此山投宿京源古剎,寫有《京山行》詩:“眾虻聚病馬,流血不得行。后路起夜色,前山聞虎聲。此時游子心,百尺風中旌。”另以“巖枯草莖瘦,水清魚影寒”為韻作近體詩十首,后人將之石刻藏于古寺旁石窟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