酥餅(酥粑粑)
提到湖北鐘祥的酥餅,不要說土生土長的鐘祥人,就算是路過鐘祥的旅游客人,也會伸出大拇指。通體淡黃色,看起來非常有食欲,誘人的酥香讓人在店外幾米處就能垂涎三尺,油而不膩,入口即化;酥餅分為甜口味和咸口味等幾種,其中甜味的尤為著名。鐘祥特產特色酥餅已經是一種傳統深為老百姓喜愛的大眾特色食品,也是來鐘祥旅游客人和節日送禮來送往的必購土特產特色食品。
湖北鐘祥酥餅,早已久負盛名,是自唐代以來的鐘祥特產特色傳統長壽食品,脆香味美,進口化,落口酥,回味綿長。它既作點心又可作主食,還是品茶飲酒的佐食佳品,一年四季,老少咸宜。到明朝嘉靖十年,鐘祥特產特色酥餅與蟠龍菜同列為宮廷御肴。據考證,鐘祥特產特色酥餅原名酥粑粑,與鐘祥米茶同時出現,源于楚莊王(公元前613—前591年)伐陸渾戎。公元前606年,楚國國力強盛,令尹(即宰相)孫叔敖引黃仙洞水開敖河,開創了江漢農業的大發展,而使江漢平原富甲一方。至此,洋梓、長壽、張集、豐樂、潞市地面水旱保收,五谷豐登,遂成為諸侯帝王的必爭之地。然而,楚莊王北伐陸渾戎欲觀兵周疆,問鼎中原,數十萬兵士飲食俱成難題。于是,楚莊王兵屯郊郢(郢中)微服私訪郢中農家,而遇一老婦,正在喝米茶,吃酥粑粑。莊王和隨從口渴肚餓,當即用錢幣換了米茶、酥粑粑吃。米茶清心解渴,酥粑粑脆香可口,使莊王一行大飽口福。莊王靈機一動,詳細向老婦詢問了二種飲食的制作方法,回到軍營命將士們依法制作,從而解決了部隊北進的飲食困難。劉宋泰始六年(公元470年),鐘祥縣名長壽。唐朝武后(則天)長壽二年,酥粑粑盛銷于酒肆、飯館、點心鋪,并約定俗名為酥粑粑。至明朝嘉靖十年,承天府鐘祥酥餅竟名馳全國。純手工制作的方法,一直延續到今天。楊婆從1983年開始手工制作這種鐘祥特產特色酥餅,繼承和保持了鐘祥酥餅的傳統工藝,制作出的甜咸酥餅和酥條,是郢中風靡盛行的特產特色食品,深受大眾的歡迎,也是楊婆自主生產的主要鐘祥土特產特色食品。楊婆酥餅配上鐘祥特產特有的米茶,夏天煮涼后一起食用,可以說是一種夏季食物的享受,天氣越熱越爽口,楊婆酥餅也是米茶的最佳伴侶食品。